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2 年 10 月

梵諦岡城的故事
黃正源

說到義大利, 好像每一個人都可以懂得一些義大利的東西或文物。 對藝術雕刻有興趣的人,會對米開朗基羅侃侃而談, 對文化文學戲劇有興趣的人,會對但丁的神曲 (Divine Comedy) 欣賞一番,對音樂土風舞有興趣的人,會哼唱幾句聖塔露奇亞, 蘇蘭多海岸或 卡布里島撩人的節奏情懷,對電影歌劇有研究的人,會知道蘇菲雅羅蘭 波瓦拉祺 或者是馬龍白蘭度的教父,對政治有研究興趣的人,會有想看看馬基亞維利如何寫作政治權力的現代理論的,如果,像我們這樣的觀光客,對義大利的印象或嚮往,大概只能從古羅馬廢墟梵諦岡或到處林立的匹薩店來找尋了。

現代的義大利聰明多了,不再像羅馬帝國時以武力征戰,推出一樣卡布其諾咖啡,全世界人馬上就被征服了,匹薩、義大利空心麵、義大利冰淇淋,每一樣都讓人無法抗拒。而且義大利人以各式時尚舞臺上的名牌來引誘你,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義大利的鞋子和皮貨是沒話說,斑尼頓等有強烈設計感的服飾也大受歡迎。

義大利還有很著名的男高音和足球隊,至於常常被拿來當做電影主題的黑手黨,則是觀光客就算想碰到也很難接觸的。

談義大利自然要提到羅馬,走進羅馬,輕易看見頹傾的牆垣、從歷史中走出來的廢墟、一不小心就撞到的教堂,強盛的羅馬帝國之都至今仍刻意包裝出典雅,而且難掩昔日磅礡的氣勢。因為宗教,因為藝術家,因為強權統治,羅馬為世人留下非常寶貴的人文資產。

噴泉、廣場、教堂和廢墟帶著歷史軌跡的建築、絢麗的櫥窗和設計感十足的商品,隨你喜歡羅馬的那一環,都可從容進入。廣場,是羅馬人生活的一部分,事實上,匹薩一詞就是義大利廣場的意思,遊覽羅馬,以著名的大廣場,如拉渥納廣場、威尼斯廣場、波波洛廣場、西班牙廣場為目標,就可輕鬆自在遊遍羅馬了。

義大利是位於地中海中部、南歐三大半島之一,形狀和馬靴相似的義大利半島旁還散佈著一些海島,位於南端也是最大的是西西里 (Sicilia) 島,第二大的則是薩丁尼亞 (Sardengna) 島。義大利境內,北邊有阿爾卑斯山成為義大利和北方奧地利、法國的邊界,另有亞平寧山脈縱貫義大利半島。但是,因為義大利鄰近非洲衣索匹亞,衣索匹亞又是人猿化石最早被發現的地區,現代人類學家積極考證,要證明歐洲人類是由義大利從非洲 渡過地中海在馬靴似的腳尖陸續登陸,發展到歐洲各地的,雖然有地緣理論的推定,只是還沒有發現文物遺址可以做強力的佐證。 所以,義大利有人類居住大概在一萬年左右。

義大利 (Italia) 這一個字是在一個公元前第一世紀的硬幣上出現,硬幣是在 CorfinioAbruzzo 區域被發現的,古老的 Corfinium 帝國是一個對抗羅馬人的聯盟,其首都的名字就是 Italica。

南北走向的義大利因為國土很長,所以南北不論是氣候還是人民的差異都不小。北部的經濟較好,人們較勤奮,但也較冷漠,南部的人們則較熱情,但也較隨性。所以有的時候南北兩方的人馬互相看不順眼,於是互相給對方取了綽號,南方人稱北方人為 "polentoni",有 "lenta" (慢動作)的意思,而且因為北方人吃很多 "polenta" (一種玉米粉的食物,是北方人主食的一種)。而北方人則稱南方人為 "terroni",是因為 "terremoto" (地震)和 "meridione" (南部)的前後合在一起,可能是南部的地震很多的關係。

南北狹長像靴子一樣的義大利,曾是羅馬帝國的所在地,在政治、藝術和建築上皆為後代留下不少豐功偉業,如競技場等,中古世紀時的文藝復興在此萌芽,米開朗基羅等大師在此地留下相當多的藝術瑰寶,好像在羅馬市區內隨便一座噴泉就是大師名作。我們自然也去參觀了南部的拿波里及北部的聖佛倫斯,米開朗基羅的小公寓要照它幾張相片,他的墓碑當然也要憑弔一番,容我以後再詳細介紹。

羅馬是在公元前七百五十三年(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由義大利的羅慕洛族 (Romulus) 在帕倫町崗 (Palatine Hill) 建立的,這個山坡地是環繞羅馬的泰伯河 (Tiber River) 的七個山坡地之一,然後逐漸向其他的山坡地沿著泰伯河建造成古羅馬的遺蹟的。

此後兩個世紀,在羅馬君王的統領下,勢力不斷向外擴張,尖併了義大利其他族裔的地域,這些族裔有 TuscanyLatium 區域發現的伊特魯立亞人 (Etruscan),以及現在的 UmbriaEmilia RomagnaCampania 的 一些地區。並成立了羅馬共和國,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許多遺址 像競技場都是這個時期建造完成的。一直到凱撒 (Julius Caesar) 出世後,結束共和國,並南征北討征服了希臘馬其頓及小亞細亞,向西征服了西班牙 英國及非洲,建立了強大的羅馬帝國,凱撒在公元前四十四年為自己的兒子刺殺 篡位,這個帝王的爭奪戰一直持續著一兩個世紀,不過,也是羅馬的輝煌時期,社會繁榮,商業發達,而老百姓或達官貴人相處至為融洽,性行為非常開放 沒有教條法律的約束,泰伯河附近所興建的十萬人的公共浴池,也是在這個時期建造的,各種性行為或樓體畫面深執民心文化,成為日後義大利到處可見的僂體雕像的濫觴,有一部極為爭議的電影 Caligula,就是詳盡描繪羅馬帝國的性生活以及羅馬帝王公侯的逆倫性行為的,這部電影的卡司卻是許多著名的男女大牌明星的,看了這部電影大概對古羅馬帝國的歷史政治有個通盤性的認識的。

羅馬帝國橫跨歐、亞、非三洲,也是扭轉歐洲文化的文藝復興發源地,在政治、文化、藝術、建築,甚至宗教上皆深深影響著歐陸及整個世界。

羅馬帝國在世襲亂倫通姦的環境下,漸漸殘敗消失起來,這個時期可以從公元前二十九年算起,一直到西元四百七十五年中古世紀才告一段落。這段期間有奧古斯汀 (Augustus) 大帝,興建羅馬城堡,也是今日羅馬唯一仍保留著以奧古斯汀大帝命名的古城門。奧古斯汀大帝死於西元十四年,以後幾個帝王多半不理朝政,由參議院的長老把持,尼羅王 (Nero) 甚至在西元六十四年下令燒燬羅馬城,經過重建以後,在公元第二世紀時,羅馬已經有一百萬人口居住了。 羅馬四周的城牆則是在公元二百七十二年後才開始建構的,把羅馬區隔成城裡城外,至今依然存在,也是一種自然的人文生態景觀。看到這些有三層樓高的石磚牆,壯烈雄偉,確實令人佩服。

在西元三百十三年康士坦汀大帝 (Constantine) 征服 Maxentius,把北邊的米蘭納為基督徒履行宗教信仰的自由城市,三百三十一年遷都至拜佔庭 (Byzantium) 並改名為康士坦汀堡 (Constantinople) 鞏固羅馬帝國東側的疆域,在羅馬帝國之後,義大利被北方的蠻族入侵並且統治,使義大利陷入無政府狀態長達 150 年。羅馬帝國終為這些北方蠻族所消滅。

公元四百七十五年至十五世紀初,羅馬屬於中古時期 (Mediaeval)。教宗成為義大利天主教的精神領袖,羅馬事實上由教宗統治管轄。中古時期的羅馬經過長時間的爭亂及歐洲社會的黑暗時期,義大利的封建社會,地主對社會有極大的影響力,義大利的王國也數次易手,教宗的影響力時好時壞,不過在八世紀中業,教宗的勢力大量擴張,並涵蓋了西部歐洲的大部份國家。西元一千三百年開始正式的西曆紀元 (Jubliee Year),由教宗 Boniface 八世所製定的。十四世紀的七十年間教宗為巴比倫 (Babylonian) 所控制,羅馬從此一厥不振,人口只剩不到兩萬人,而義大利的其他地方,特別是在南部和西西里島,而北部的威尼斯,佛羅倫斯,席耶那,米蘭等則成為獨立的城邦,這些城邦的成功使得義大利的貿易繁榮並且藝術文化發達。

佛羅倫斯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重建教宗對社會的影響力,十五世紀以後的三個世紀,教宗以極大的毅力與魄力,改造羅馬,建造羅馬特殊的藝術風格,教宗延攬博曼迪 (Bramante,1444-1514)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1475-1564) 及拉法業 (Raphael,1483-1520),致力保存永垂不朽的藝術創作,教宗朱立亞二世於一千五百零六年為梵諦岡城的聖彼得大教堂安放第一顆大理石,到一千六百二十六年教宗額班 (Urban) 八世宣告起用聖彼得大教堂,象徵著幾位教宗的執卓遠見與傳承,把人類最精緻、最精美藝術文明完整的保留下來,梵諦岡城的藝術價值實際上已然完全超越了宗教的成份,也同時帶動了羅馬市容的藝術風貌,這則必須歸功於貝里尼 (Bernini,1598-1680) 的不朽貢獻了。

這段時期一些小而獨立的聯邦不能面對西班牙和奧地利的侵略,義大利前前後後落入其他歐洲列強的手中。後來的民族主義席捲歐洲,義大利人受到鼓舞,在 1870 年導致了義大利統一的大運動。近代政權則因直到 1860 年代才達成一統,與鄰近的西班牙、英國和法國相比,並無傳統的皇室力量,在軍事上也無甚建樹,尤其是第一次大戰後,墨索里尼領導的法西斯政權與希特勒結盟,在二次大戰時全盤皆輸,是義國政治史上一大挫敗。統一後,戰後在 1946 年廢除了君主制度,並且於 1948 年實施共和憲法,由上下兩院選舉總統,實行三權分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馬宣佈為中立城市,歡迎受戰亂影響的外國居民移入,許多外國流民戰後依然留在羅馬,使羅馬現有人口達到三百萬人以上,而梵諦岡的的藝術品也能免於戰爭的破壞而保留下來。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與宗教背景,使得現今各地的義大利教堂幾乎是一部建築藝術史,從羅馬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巴洛克、到洛可可,愛建築藝術的人可以細細品嚐,不懂門道的人仍可欣賞其壯觀與華麗。通常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個大主教教堂 (Duomo),這些教堂就是大主教所待的教堂,盡一切裝潢之能事,所以當不知道要參觀什麼的時後,值得去大主教教堂晃一下!梵諦岡城當然是羅馬或義大利必須要去的國家。

說梵諦岡是一個國家多少有點牽強,整個梵諦岡城大概只要一個鐘頭的步行,就可以繞完一圈。梵諦岡是天主教教宗的居住地,可以分成兩大部份:聖彼得大教堂及廣場和梵諦岡博物館。

聖彼得廣場的圓柱迴廊由巴洛克建築大師貝里尼設計建造的,由教宗亞力山大七世任內建構的,設計的造形很像教宗伸展巨大的兩隻手臂,向所有來訪朝聖的人群,展臂包融與歡迎,教堂的圓頂即為教宗的頭,教堂的中廊為教宗的臉龐,教堂的前堂為教宗的肩膀,廣場的兩側即為教宗的兩臂,廣場的圓柱迴廊即為教宗做出向眾人擁抱的模樣,迴廊在由廣場中間向前沿伸,即為教宗的身軀。這個聖彼得廣場可以容納二十萬人一同在這裡做禮拜或禱告。

在聖彼得廣場的右側即為教宗的居室。教宗每週固定禮拜三的早晨,都會站在窗口向廣場的群眾揮手致意。每個禮拜天依然會在聖彼得大教堂跟群眾一同做禮拜的。

由廣場中央望去看圓弧柱廊,僅能看到第一根的每石柱,事實上,每根石柱的後面都有四根石柱,全部有二百八十四支圓石柱,猶如濃密的石林,再加上八十九支的石柱雙向排列,非常雄偉壯觀。廣場的中央沒有噴水池,擺放著羅馬帝國由埃及運來的戰利品及圓石柱,聽說這箇擺設使得回教徒對梵諦岡產生好感,而不會岐視梵諦岡。

石柱迴廊的屋頂也是充滿著藝術品, 特別令人醒目的就是一百四十座對宗教人類有貢獻的聖者雕像,唯妙唯肖,至於歷任教宗的實體雕像自然是擺設在聖彼得大教堂裡面的。這個聖彼得大教堂則是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

聖彼得大教堂有許多歷任教宗的雕像,都是教宗在世在任內由當代雕刻家精心製作的,其中,有一個雕像只擺著一個框框,是預留給教宗保祿一世的,可惜他在任內只有一個月就病逝,還來不及做像就走了,只留下空空的一個框框供人憑弔;還有一個漆黑的雕像就是十三世紀聖彼得雕像,許多善男信女對聖彼得特別推崇,並且認為向聖彼得許願或懺悔都能很靈驗,而教堂裡面除了莊嚴肅穆以外,對善男信女的行為並不加以約束,聖彼得雕像的右腳趾,已經被善男信女摸撫得完全不見了。

聖彼得大教堂有四個大門,平常只有兩側的小門共人群進出,有一個大門叫作聖門 (Holy Door), 只有一千年才開放一次,西元兩千年時教宗保祿二世就是由這門進入聖彼得大教堂的。

進入大教堂最右邊的角落則擺設著米開朗基羅的第一座雕塑品,也是米開朗基羅所有作品唯一親自署名的作品。這是一個藝術品聖母瑪麗亞親自抱著耶穌基督受難死亡後的身體,瑪麗亞雙眼低下,罩上頭矜,看著耶穌祤祤如生的身軀,無限的疼惜,非常令人感動。

教廷瑞士籍衛隊的制服由米開蘭基羅所設計,本來梵諦岡有各國的警衛隊,後來一場戰役裡,各國衛士都只顧自己生命,只有瑞士籍警衛誓死保護教宗至安全的處所,以後 梵諦岡教廷的警衛工作只雇用瑞士籍的警衛負擔。

梵諦岡博物館 (Vatican Museums, $10.00) 有約七公里長的展示廳,入門即有埃及館 (Museo Egizio), 凱撒館 (Museo Chiaramonti),克里蒙館 (Museo Pio Clementino), 希臘館 (Museo Etrusco), 古雅典文明館 (Stanza della Segnatura) 以及席思塔教堂 (The Sistine Chapel)

埃及館收集有世界最完整的古埃及文物,舊約敘利亞及埃及時期的宗教文物;凱撒館有古羅馬帝國凱撒大帝 安東尼大帝及奧古斯汀大帝的雕像;克里蒙館收藏有尼羅河流域的生活風情文物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雕刻 動物雕塑,希臘館有古希臘貴族使用的器皿及義大利圖像 (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古雅典文明館有亞里思多得 歐幾里德和阿幾米德等哲學家 數學家的畫像以及席思塔教堂則是席思塔教宗 (Sixtus IV) 學習強迫米開蘭基羅完全曠世壁畫後的另一個藝術畫作。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