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5 年 3 月

幹細胞帶來的新希望與倫理爭議
陳正茂

不少人類的疾病是由幹細胞 (stem cells) 在分化成特殊細胞與組織的過程中所衍生而來。幹細胞之研究與發展對醫學之進展與人類生活品質之提昇將扮演重要角色。

世界先進國家瞭解幹細胞的研發對人類健康的改善與經濟之發展有極大的潛力,所以政府與工商機構己開始投入人力與財力來促進此新興科技。加洲去年底通過Proposition 71, 決議撥款300億,並設立「再生醫學研究機構」來推動幹細胞研發。威斯康辛大學Dr. James Thomson 於1998年首先成功的分離培殖人類胚胎幹細胞,州政府特別為他與該校設立「Wisconsin Institution for Discovery」並特撥37.5億給該機構以供幹細胞之研發。

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南加分會最近在聖地牙哥研討「Stem Cells:What they mean to us」,由加州大學系統卓越教授莊明哲博士邀請三位著名學者Dr. Larry Goldstein (UCSD), Dr. Mary Devereaux (UCSD),和台灣中央研究院幹細胞研究領導學者游正博(Dr. John Yu)博士來講解此一重要而且有趣的專題。會議在North Miramar 之Holiday Inn舉行,因現任會長杜武青博士與副會長王敏昌博士不克前來,研討會由前任會長賴清山博士主持。三位講員簡介幹細胞之基礎科學與最近之研究發展,和所牽涉的倫理觀點。筆者把他們所討論的內容參與近期科學?物之有關信息,簡略作綜合報導。

什麼是幹細胞?
幹細胞是一種能?自我更新並且尚未分化的細胞,它有潛能分化成各種不同功能的細胞與組織。

幹細胞有「全潛能」(Totipotent),「有限多潛能」(Multipotent)和「多潛能」(Pluripotent) 之類別。科學家目前認為「多潛能幹細胞」最有潛能應用於醫療,故多數著重於研發此類幹細胞。凡是從受精後初期之胚胎中分離培植而成的幹細胞皆稱為「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cells),從己經分化成長的組織,如骨?,血液,肌肉等,分離培植而來的則稱為「成熟幹細胞」(Adult stem cells)。科學家發現每種己經分化成熟的組織都參有微量的 「孢子似的幹細胞」(spore-like stem cells),這種稀少的幹細胞頗難分離培植。由於技術上的困難,除了骨髓的「成熟幹細胞」外,絕多數學者選擇採用「胚胎多潛能幹細胞」為研發才材料。

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幹細胞的研發感興趣?

1970年代起,分子生物學帶動了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最近幹細胞的研究也加入了此一行列,並將帶動另一波的生物科技發展。為什麼幹細胞能引起那麼多人的興趣?這是因為它對未來的製藥與醫療有密切的關連,有提昇經濟發展的功效。

在醫療上的很多問題,諸如癌症、老人痴呆症、糖尿病、中風、組織與器官的修補與取代,由神經細胞退化而引起的疾病,或者心臟病等,幹細胞可望扮演解決這些醫療問題的重要角色。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在幹細胞中加入或取代新基因來治療疾病。很有可能,將來所有醫療上人體組織的來源可用幹細胞來培植,以供所需。

人類幹細胞是否己用來治療疾病?

「成熟幹細胞」例如骨髓中的「血液形成幹細胞」(blood-forming stem cells),用來治療多種疾病己有40多年歷史,但「胚胎幹細胞」尚未用於人體疾病的治療,仍在做實驗動物上的研究。根據在動物上之初步實驗,胚胎幹細胞之移植對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和糖尿病的病症有顯著的減輕效果。

醫療性複製幹細胞
目前絕大多數國家均禁止使用「生殖性複製」(Reproductive cloning)的方法來複製人類幹細胞;但除了少數國家或衛道團體,幾乎所有國家或團體均不反對用「醫療性複製」(Therapeutic cloning )的方法來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

英國最近核發許可,讓1996年複製「桃莉羊」(Dolly sheep)的科學家Ian Wilmut 做醫療性的複製人類胚胎幹細胞,用以研究神經細胞為何退化而引發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希望找到治療如葛雷克氏(Leu Geheig's disease)等肌肉萎縮疾病的成因。南韓科學家Woo Suk Hwang和Shin Yong Moon於去年2月首先報導運用複製「桃莉羊」的「細胞核轉殖」(cell nuclear replacement)技術,成功的複製了人類胚胎幹細胞。有些科學研究團隊,也計劃利用複製技術來創造能製造人類胰島素(insulin)的幹細胞,然後將其植入糖尿病患者體內。

台灣的幹細胞研究

為了發展生物科技,台灣政府於2001年在新竹的工業研究院創設了「生物醫學中心」,以促進幹細胞的研究。這個研究團隊,注重研究如何控制幹細胞的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以及生產胰島素。

2002年,台灣在南港的中央研究院設立了「幹細胞研究中心」,並邀請在聖地牙哥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任Experimental Hematology 主管的資深學者游正博博士返台,領導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兼任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他從美國,英國和澳洲聘請了一群科學家,組成研究團隊,引入最先進的科學知識與研究設備,研究幹細胞之基礎科學與醫學上的應用。

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他們己有很多創新與研究成果。例如:他們發現出現頻率極    低的肺幹細胞是SARS病毒主要感染的目標,而造成肺部衰竭。他們也發現,腫瘤幹細胞與腫瘤細胞的繁殖和肺癌的擴張有密切的關連。

倫理上的?議

基於政治,宗教,文化與科學上認知的不同,新崛起的幹細胞研究,如同近年遺傳工程的發展,也引起了社會與宗教團體,科學家與倫理學家的疑慮、辯論與爭議。這些辯論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必要的。經過大眾辯論和理性思考,由政府來制訂法令,以防止幹細胞的研發對環境、健康、社會倫理、和使用權等問題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西方國家對幹細胞的研發最大的爭議是:何時才算人類生命的開始?有些團體認為凡是體內外受精的「受精卵」,就是「人」的生命個體;所以使用任何人類胚胎(包含試管授精後剩餘要丟棄的胚胎)來研究幹細胞是不道德的,違反社會倫理的。持不同意見的社會人士與團體則認為受精卵在母體的子宮中開始成長後才算是「人」的生命個體的開始,所以使用試管授精後培養而成的胚胎來做幹細胞研究,並不算違背倫理。包括台灣在內的多數亞洲國家,因宗教與文化有異於西方,對胚胎幹細胞的研究沒有很大的爭議。

幹細胞的研究在倫理上的爭議,正如研發遺傳工程的辯論,終會尋找出一條多數人都能認同的康莊大道,讓科學與倫理保持平衡,來研發幹細胞,造褔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