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3 年 4 月

聖地牙哥臺灣中心健康講座 (聖地牙哥臺美人醫事人員協會,臺美人臺大校友會協辦)
3/23/13 (六) 2pm主持人:曾俊隆醫師

(一) 主題:中風及其原因,診斷,治療,預防及康復。
主講者:陳寬正醫師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畢業,美國外科及胸腔心臟外科專科醫師。2012年由Hemet Valley Medical Center外科主任退休。曾任Hemet 及 Manifee兩 Valley Medical Center 的Chief of Staff,Loma Linda大學主治醫師,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及國立成功大學臨床外科教授。現為美國外科學院及胸腔學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榮譽教授,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at San Bernardino客座教授。

陳醫師講述中風之原因:由於動脈阻塞或出血突發神經系統的變化所造成的腦損傷。隨著年齡的增長---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殘疾。中風和失明,引起家庭和社會的負擔。中風是最可怕的殘疾,美國的第三大殺手,U. S. A.每年73萬例。每年約16萬美國人死於中風,在全球範圍內的第二大殺手(4.3萬元/年,或8.7%)。生存率, 50%-70%恢復獨立功能,15%至30%殘疾,20%需要機構照料三個月。

在台灣的死亡原因:癌症28%,心臟疾病(10.6%),腦血管疾病(7.3%),肺炎(5.9%),糖尿病(5.8%),交通事故(5.2%),慢性呼吸系統疾病(3.5%),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3.5%),自殺(2.9%),和腎炎,腎徵候群及腎性病變(2.8%)。

中風可分為兩大類: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是由於血液供應中斷,而腦出血是由於腦血管破裂或不正常的血管結構。80 %的中風是由於腦缺血;其餘的是由於出血。

(1)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腦部供血不足,導致腦組織功能障礙及壞死。有四個原因可導致缺血性中風:血栓(腦部形成阻塞血塊),栓塞(栓塞從其他地方形成),系統性供血不足(一般性系統性供血不足,如休克)和靜脈血栓。未知原因的中風稱為來源不明。

血栓性中風,血栓(血塊)在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附近形成。由於阻塞動脈是漸進的,血栓性中風發病症狀比較慢。即使非阻斷血栓本身,如果血栓停止移動(所謂的「栓」),可導致栓塞中風。栓塞最常源於心臟(尤其是心室顫動),但也可能來自動脈的其他地方。反常(paradoxical)栓塞指心臟心房或心室中隔缺損,形成深靜脈血栓從而影響大腦。栓塞性中風是指來自動脈其他地方的栓塞,顆粒或碎片。栓塞是最常見的,但它也可以是其他物質,包括脂肪(如骨折導致骨髓外溢),空氣,癌細胞或細菌群(通常是由感染性心內膜炎)。

(2)出血性中風
顱內出血是顱骨內任何地方的的血液積累。通常將顱內出血分為內出血(腦內出血)和外出血(頭骨內,大腦外)。內出血是由於顱內腦實質性出血或腦室內 出血。外出血又分為硬膜外血腫(硬腦膜和顱骨間出血),硬膜下血腫和蛛網膜下腔出血(蛛網膜和軟脊膜之間)。大部分的出血性中風都有其特殊的癥狀(如頭痛,前頭部外傷)。

中風通常發展迅速(數秒到數分鐘),但亦可以是進程緩慢的一種症狀。部份病人在中風初期會有輕微症狀,如:記憶減退、感受能力(聽覺、視覺等)衰退,神智不清,行為異常; 若未能盡快得到適當治療,可引發嚴重後果,對病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中風癥狀和受損部位有關,因此癥狀呈多樣性。缺血性中風,通常隻影響受阻動脈附近的腦組織。出血性中風影響局部腦組織,但由於 出血及顱內壓增高,往往也影響整個大腦。偏癱和面部肌肉無力,麻木,感官不靈敏或振動感覺下降。在大多數情況下,癥狀隻影響身體一側。大腦缺陷通常影響身體的反方(取決於哪一部分的腦受影響)。不過,即使出現這些癥狀之一,也不一定表明中風,因為脊髓中任何病變也能產生這些癥狀。除了上述的中樞神經系統,腦幹還有12個顱神經。影響腦幹的中風也可以產生這些癥狀:嗅覺,味覺,聽覺或視覺(全部或部分)改變,眼瞼下垂(上瞼下垂)和眼部肌肉無力,反射下降:吞咽,瞳孔對光反應差,感覺下降和肌肉無力,平衡不好及眼球震顫,呼吸和心率改變,胸鎖乳突肌功能減弱,無法轉頭,舌功能減弱(無法伸出和/或平移)。如果中風與大腦皮質有關,中樞神經系統也可受到影響,而且還可以產生下列癥狀:失語(不能說或聽不懂別人說話),失用症(動作失控),視覺缺損,記憶減退,半邊無感覺,思維,意識混亂,下流手勢,否認有缺陷。如果中風涉及小腦,病人可能有以下癥狀:行走困難,運動不協調,眩暈。

中風診斷技術包括:神經學檢查,電腦斷層掃描(多數情況下沒有對比增強)或核磁共振,都卜勒超聲和造影。中風診斷主要靠臨床,並輔以成像技術。成像技術也幫助確定亞型中風的中風原 因。中風確診後,還需要其他檢查以確定潛在的病因。對診斷和治療方案來說,確定是否有周邊的栓塞特別重要。由於中風的原因與年齡,併發症及臨床癥狀有關,檢查技術有所不同。常用的技術包括:超聲/Doppler 檢查頸動脈(檢測頸內動脈狹窄)或剝離的腦前(precerebral)動脈,心電圖(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以確定心律失常和蔓延到腦血管的血塊),動態心電圖監測研究,以找出間歇性心律失常,腦血管造影(如出血源自動脈瘤或動靜脈畸形),抽血化驗,以確定高膽固醇,出血素質和一些罕見的原因(如高胱氨酸尿症)。

關於治療,中風的早期識別非常重要。只有詳細的身體檢查及醫學影像學資料才能確診是否中風。

(1)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血栓(血塊)阻塞腦動脈,當這類中風發病時,可根據情況給病人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藥物。必須用醫學影像排除出血性中風,因為這種療法對出血性中風的病人有害。越來越多的中風治療中心採用藥理溶栓(「血塊破壞」)與藥物組織型纖溶?原激活劑(tPA)來溶解血栓和暢通動脈。

(2)出血性中風
腦內出血或腦周圍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需要神經外科檢查,以發現並治療出血原因。治療缺血性中風的主要方法如抗凝劑和抗血栓劑,可以使出血狀況惡化,不能用在顱內出血。監測病人的血壓,血糖,氧以使其維持在最佳水平。

外科手術,如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頸動脈血管成形術,可用於消除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給腦部供血的)頸動脈缺陷。很多證據支持手術治療。對頸動脈狹窄病人在中風後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已證明是有益的二級預防。頸動脈支架置入術並沒有被證明同樣有用。陳醫師以他豊富的手術經驗,概述手術過程。不但要迅速也要精確。專業麻醉的主持人曾醫師,陳述手術期間血壓變化很快,要控制好,需耍時用特別藥物。

鑒於中風的嚴重性,預防是一個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因為中風可能表明潛在的動脈粥樣硬化,確定病人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風險很重要。反過來說,阿司匹林可以防止心肌梗死病人的第一次中風。中風主要的危險因素變數是高血壓和心房顫動。其他風險因素變數包括高血膽固醇,糖尿病,吸煙(主動和被動),酗酒和吸毒,缺乏體力活動,肥胖和飲食不健康。酗酒可通過多種機制(例如高血壓,心房顫動,血小板反彈和聚集及凝血)促進缺血性中風,顱內及蛛網膜下腔出血。最常見的藥物中風是古柯鹼,安非他明(造成出血性中風),不過也包括止咳藥和含有刺激神經的非處方藥。營養及禁煙也重要。

中風康復應該立即開始。中風康復是通過抗血栓治療、幫助患者儘可能地恢復日常生活的過程。它的目的還在於幫助的生還者了解和適應困難,防止併發症,及教育家庭成員以發揮輔助作用。

康復團隊通常是多學科,因為它涉及的工作人員具有不同的技能,共同幫助病人。這包括護理人員,物理治療,職業治療,言語/語言治療,及受過康復訓的醫生。殘疾有行動及起居不便,尿失禁,便秘,個人衛生,褥瘡,疼痛,情緒不安,家庭及金錢問題等。

(二) 主題:預防醫學(去年的健康講座「抗炎及抗癌治療」之延續)
主講者: 鄭錦家醫師

1971 年從台大醫學系畢業,74 年至 New York City 醫院接受內科醫師專科訓練,77年完成訓練,並通過內科醫師資格考試後,定居於加州橙縣 Huntington Beach 執業內科 30 年,去年己在台灣中心健康講座詳述2007年胃癌開刀後,現己痊癒經過等。

鄭醫師主要介紹「真原醫」,世紀的預防醫學,Priomordia Medicine,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定一博士,康健雜誌社出版,以飲食,運動,呼吸,思緒與情緒管理,徹底轉變心念,恢復健康。

楊定一博士,簡歷,現任,長庚生技,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技術學院董事長,七歲即隨父親移民巴西,13歲便考上巴西利亞大學醫學系,21歲取得洛克菲勒大學康奈爾大學生化與醫學雙博士,1980年代起,致力於免疫學殺手細胞:白血球穿孔素蛋白質研究,有多篇論文發表於世界頂尖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期刊雜誌l27歲擔任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主任l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諮詢委員,l相信完全的療癒需要身,心,靈的徹底轉變,而致力於推廣,心靈整合的預防醫『真原醫』(真正原本的醫學:以分子矯正醫學開始,由適量的天然物質來營造支持細胞正常功能以及身體自癒的最佳環境,因而達到身心靈的全面診治),系統性地與大眾分享全面健康觀。

最佳健康狀態,從體內環保做起。傳統西醫與分子矯正學,漢方中醫,中西醫藥的整合趨勢,同類療法,由內健康到外。飲食,能量源自陽光,日照不足帶來的生理失調。空氣三寶:臭氧,負離子,芬多精,空氣污染與呼吸道疾病, 值得重視的『室內空氣污染』問題。活食物與活酵素,蔬果中的植化素及彩虹般的蔬果是最佳醫藥。蔬菜果汁好處多, 蛋白質與氨基酸來源。素食或葷食,草食,肉食,人類解剖構造及生理比較。

健康飲食的訣竅: 細嚼慢嚥,好處多,食物原本都處於和諧狀態,天然完整的食物(蔬果),內在的天然平衡機制,很少導致新陳代謝和健康失衡。簡單完整的食物,避免長時間烹煮或過度加工過度,加工烹煮會讓食物失去平衡,就容易形成中醫所說的:『風,寒,暑,濕,燥,火』。理想的飲食比例與分開進食,以避免消化互相干擾,蛋白質10-20%,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0-60,進食時的七項建議:給自己足夠的時間,選用可以引起食慾的均衡飲食,以自在悠閒的心情享受食物,小口小口的慢慢吃,細嚼慢嚥,讓每一口都得到唾液的充分浸潤與發酵,仔細品味欣賞並感恩每一口食物,專心吃飯。

理想的飲食指南金字塔:適當的熱量並控制體重,每餐應以全穀類食物為主要碳水化合物來源,攝取大量天然的蔬菜與適量水果,每餐飲食應含有50%高纖維食物,適量攝取植物性脂肪,以豆類為蛋白質及鈣質來源,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攝取適當比例的酸性(20%)與鹼性(80%)食物。

飲食金字塔:每日攝取食物類別:

全面有機耕作,消化系統是健康的關鍵。結腸帶動全身健康,便秘是健康問題的根源。

姿勢與健康:姿勢不良其實是現代人普遍的問題,例如長時間的在電腦前面頭部前傾數小時,因工作需要長時間彎腰,駝背,重心不平均的不良站姿,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床墊等。常見不良姿勢:鴨式,大鼓手等。『盤腿』是一個有效的調整姿勢與身心的工具。

氧氣是最重要的生命力元素,腎臟需要足夠的水分幫助身體清潔。運動,睡眠。壓力導致自律神經系統失調,荷爾蒙系統失調,應知如何抗壓。輕鬆改變習慣,真正的靜坐,記得快樂。

鄭醫師引用美國前總統Clinton心臟病發作,Bypass手術六年後,再開Baloon Angioplasty, 決定Plant-Based Diet-沒肉,卵,乳製品,體重降至185 Lb.。李華林博士曾提過飲食對血管內皮細胞(Endothelium) 健康很重要,假如不健康,粗糙,使白血球及血小板附著。地中海飲食國家心臟病死亡率是其他歐洲國氏的1/3-1/4,飲食含Omega-3脂肪酸。這種減肥法的主要方面包括比例高消費的橄欖油,豆類,未精製的穀物,水果,蔬菜和中度到高消費的魚,酪製品適度消費(主要是奶酪和酸奶),葡萄酒的消費量適中,和低肉類和肉類產品的消費。地中海飲食者發生心臟病,中風及其所引起的死亡率比低脂肪飲食者低。現今美國農業部所推薦的是1/2水果蔬菜,1/4蛋白質,酪製品1/4穀物。礦物質也是重要的。

糖飲料引致糖尿病及體重過重。

聽眾近九十人參加, 發問甚烈。謝謝林氏有機農場的陳真美送有機蘿蔔給主講者。會後大家聚餐甚歡。

註:部份資料摘自Wikidedia,及「真原醫」,世紀的預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