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2 年 9 月

羅馬假期
黃正源

以前在新竹高中的時候 國文課本裡讀到 「視茫茫、髮蒼蒼」, 「齒搖髮禿、兩鬢斑白」的字句,因為年少輕狂以為自己什麼都懂,總是不能領悟作者的心境,還會揶揄道貌岸然的中文老師;進入大學 研究所以後,漸漸感覺自己懂得有限,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不過傲氣仍在;後來 提了一只皮箱,告別父母妻小,隻身在美國做留學夢,雖然也幸運地 順利地拿個碩士 博士學位,自己總是感覺很幼稚;漸漸地步入中年,風也吹過 雨也淋過,看看浴室的鏡子,自己一事無成,更加感覺自己的無知,人生好像突然縮短了,才終於感受到「視茫茫 髮蒼蒼」,「齒搖髮禿」的困惑與無奈,失落感逐日漸增,於是,淑玲和我決定到義大利渡個一禮拜的人生假期。

去了一趟義大利,遊歷了文藝復興的聖羅倫斯,維蘇威火山下的龐貝古城及羅馬遺蹟,才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條條道路通羅馬」, 淑玲看到了三千年前的龐大的圓形競技場,不斷地讚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我們在六月二十九日由聖地牙哥搭乘美航班機到鳳凰城轉乘德國航空班機,直飛十三個小時到法蘭克福,在機場等候約兩個鐘頭再轉往義大利的羅馬,從法蘭克福到羅馬只有一個鐘頭左右的行程,可見,德國和義大利非常接近。

我們沒有搭過德國航空公司,一踏入機門,黃色的椅罩很整齊清潔地擺設在每個座位上,我們一步步移動到我們的座位,有一個美國乘客正在使用手機,空服員很嚴厲地要乘客立刻關機,一點都不留情面。

我們的座位在最後一排的中間位置,整排三個座位只有我們兩個人,倒是很舒適,而且又在空服員服務的廚房前面,我們需要飲料或餅乾,很容易地就可以招手向空服員索取,因為是長途飛行,我們屢次要找空服員也很麻煩,乾脆我們自己起身隨時到廚房的櫃檯取用,橘子汁或巧克力餅任由取用,一面看機上的電影,一面休息,倒也非常愉快。

我們在六月三十日下午三點多到達羅馬的國際機場 (Fiumichino,又名李奧納多達文西機場(Leonard da Vinci)。位於市郊約40公里。從機場到羅馬市內的特米尼火車站(Staz di Termini)可利用F S Alitalia Air Port Train直達,從羅馬中央車站到機場火車是6:52─21:22,每隔30─60分鐘發一班火車直達車,交通時間約需35分鐘,票價歐元十元。計程車按表 按時計算 則需要歐元五十五元左右。 從機場也有通往羅馬市區的機場巴士,直接載客到下榻的旅館,票價也是十二元歐元,每隔三十分鐘一班或視小巴士座滿即駛,反而比火車方便。 我們大約在傍晚時分進住我們的四顆星旅館(BRASILE) 在Via Palestro13的轉角路口上。

我們在房間短暫地休息睡覺,補補旅途的飛行時差,說也奇怪,除了興奮外 並不感覺疲勞,我們即起身去參加當地的夜間旅遊活動,因為是夏季,白天的時段依然很長,旅遊巴士的夜間活動也是八點以後才開始的,我們初抵異國,尤其是羅馬,坐坐巴士,遊遊夜景,熟悉一下環境,也是很輕鬆的。

其實我們的旅遊計畫早就在美國的時候已經安排妥當了,什麼時候去參觀哪個景點? 坐哪個巴士? 路線如何進行?我們事先都已經有個腹案,連需要的費用也已經繳納,只是不曉得美國買的折扣旅遊卷在當時 當地會不會出問題,我們把預約的收據給旅館櫃檯,他們很親切地替我們用義大利話跟旅行巴士溝通,他們還要我們放心,僅管在房間休息睡覺,巴士來了,自然會打電話通知我們的房間。 我們在飛機上一路上吃了不少餐飲,並不感覺饑餓,我們的旅遊巴士七點半左右就準時在旅館門口,接我們上車了。

羅馬的市區可以分成幾個區段,古羅馬帝國遺址,文藝復興的古典建築及梵諦岡城,除了梵諦岡外,羅馬古跡和古典建築都是融合在現代文明的生活裡面,市內巴士公車穿梭不息,當地人用來做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像我們這種自助旅遊的乘客,則利用巴士到處遛達,到想去的地方,見到想看的人。

我們的旅遊巴士載滿三四十位觀光客,沿著各個景點一個個的慢慢經過,導遊小姐很有經驗的逐一解說,我們並沒有下車參觀 也沒有必要下車,倒是給我們很好的構想如何在往後的幾天,再到這些景點做更深度的參訪。

巴士幾乎經過所有的景點,然後延著泰格河 穿過一座古橋就進入了梵諦岡,因為是夜晚,遊客不多,濛濛的夜霧,把梵諦岡的教堂 街燈顯得特別的莊嚴與寧靜,導遊小姐指著不遠的建築物,有的三樓 有的五樓,房間參差不齊,個個都有自己的風格,大約有五十多家, 其他的住家沒有亮光,在最外側的一家,房間有兩棧燈光,依然亮著,原來他的主人就是現在的教宗保祿二世,還在為世界祈福 為蒼生禱告,還沒有就寢。梵諦岡的歷任五十多個教宗,傳統上都在這裡建築屬於自己的樓房住家,桓宇櫛比,代代傳承。

我們的巴士最後載我們到許願池的威尼斯廣場,把我們留下自由參觀夜間的街頭活動, 這個許願池最近也鬧過國際新聞,原來有一個 「流浪漢」四十年來每天早晨三點多鐘,夜闌人靜,就拿著掃帚把池裡的許願硬幣,一個個收攏起來,然後到銀行存入自己的帳號,光是這些屬於羅馬市府財政的許願幣,每年約有三萬多美金,還真是一項不錯的行業。

這個廣場的確很熱鬧,各式各樣的表演及畫廊藝術品都有, 我們約略的看看,在十點半左右回到約好搭巴士的地點,許多陸陸續續到來的巴士上車下車,一批批的觀光客都到這裡遊憩, 而我們的旅遊巴士早已離開,我們足足等了半個多鐘頭,才接受被放鴿子的事實,只好叫個計程車返回我們的旅館,還好計程車也很便捷,司機雖不懂英文,看來也很老實,我們自然無法明確地說出要去的地方或旅館的名稱,經過一番嘗試,總算有了共識,計程車計時又計程,看著碼表在跳動,我的心情也跟著在跳動,只看到司機很熟練地在大街小巷穿梭,許多的單行道及石頭古道,夜間遊客及紅綠燈號誌好像特別多,我們偶而還是想辦法放鬆心情去看夜景,不知不覺間,計程車把我們送到了旅館門口,司機向我們收取了七塊歐元,我們鬆了一口氣,沒有意外地超出預算。

我們的這個夜遊項目約為美金二十五元,如果包括宵夜晚餐則需要另外附加每人四十元。

我們也漸漸地熟悉羅馬的環境,我們去參觀的個個景點都是搭乘羅馬的市內公車的,在我們下榻的旅館門口就有許多路線的公車經過,非常方便,一點也不麻煩。

羅馬境內的公車和地鐵可共用同一種車票,在上車前要先購票,每張車票可使用75分鐘,每張車票的價格約一塊歐元,上車後在車上先買票,若是搭地鐵則是在入口處買票。車票在菸店或是車站的書報攤有售,一日乘車券要三塊歐元,使用起來倒是很方便。 公車路段多而頻繁 比台北的市內公車更便捷 觀光景點都可以搭乘公車抵達,去梵諦岡也是一樣可以公車一路直達,實在是自助遊覽 自在逍遙得多。巴士的路線圖在特米尼車站前五百人廣場(Piazza dei Cinquecento)的ATT辦公室取得。 巴士票價和地下鐵完全相同,巴士站牌標明著「FERMATA」, 並標明路線號碼及各站站名。

行經羅馬市區有地鐵也有火車,地鐵分為A、B兩線,在特米尼火車站交會。A線經過的點是聖喬凡尼教堂、特米尼車站、共和廣場、貝尼尼廣場、西班牙廣場等;B線經過主要的景點為鬥獸場。 租單車有登山專用單車及一般單車兩種,一小時五元歐元,一天大約十五歐元。 計程車有
黃色或白色,車頂標著「TAXI」者才是正規的計程車,車資由5元歐元起跳,假日、深夜或載運行李、進入機場時,會再加錢。

其實, 徒步參觀羅馬遺址可以有較深入的思索,我們也只是從旅館搭市內公車到達目的地後 就開始徒步,一面欣賞,一面散步運動,什麼煩惱也沒有了,說得也是,看了那麼多三千年的羅馬文明,只剩下斷垣殘骸,景物依舊,人事全非,想生氣也難。我們就一同來想像羅馬古城的昔日勝況吧!

A. 羅馬遺跡─卡拉卡拉大浴場 Foro Romano─Terms di Caracalla

首先看到古羅馬市集(Foro Romano)如同一座露天的大型博物館一般,許多人相信這片廣大的地方仍有尚未挖掘出的古蹟廢墟。這一大片廣場分為東、西兩區,按圖索驥可找到神廟、大會堂、小型劇場及教堂。不過,它佔地很廣,建築物又很多,可以找出許多有趣的歷史遺跡。

一個區段為古羅馬時期的特亞雷市集(Foro di Traiano)建於西元二世紀,市集可以看到將近150間的 商店外,還有 辦公室及廣場等,曾經是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心。市場銷售的物品包羅萬象,有花卉、蔬果、海鮮及各種香料等,還有裁縫店和修補鞋子的店面,都是屬於較為平價的商店。古羅馬時期的女性是不能隨便出來逛街的,所以在市場上活動、商店負責人大部分是男性。

位於西邊的特雷亞柱(Colonna Traiana)是由18個高達30公尺的大理石塊 所堆成的,柱身有 2500個人物雕像。

鬥獸場(Piazza del Colosseo) 一座圓形的競技場是羅馬時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 一座圓形劇場。鬥獸場建於西元72年,創建者威思巴西安原是一位職業軍人,在西元69年時登基為皇帝,並建立了弗拉維亞(Flavian)王朝。最初的計劃是要建一座大型的競技場,可以提供戰士們格鬥以及和野獸搏鬥的場地,讓民眾觀賞。

競技場的興建以實用性為主,當初設計的時候,整座圓形的劇場共有八十個成拱形的入口,可容納觀眾達五萬五千人,並且可以在十分鐘內進入劇場內坐定。透過內部走廊和階梯寬敞的設計,在每一個拱形們的入口處都標有數字,方便讓觀眾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這樣的設計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進步的。

劇場內的座位共分為四層,除了第一層有部分是保留給皇帝以及貴族的席位之外,其餘的座位都是規劃給一般民眾免費欣賞表演的。

在競技場內,一間一間位於地下層的密室就是關野獸的獸欄,在每一間獸欄的外邊都有走道和活動階梯,當動物準備出場的時候,用絞盤將獸欄的門拉起,再將階梯放下來,動物就會爬上階梯到競技場內了。所以在沒有格鬥表演的時候,這些野獸都被關在獸欄裡面。當然,有些時候是戰士們互相格鬥,或是奴隸、戰敗的俘虜等,並不全是野獸。

圓形競技場的外牆有四層,每一層設計的拱形門和柱子都不一樣,在文藝復興時期,這裡有很多的外牆石頭被取走,以建造橋樑或是教堂等建築。在鬥獸場的旁邊有一座雄偉的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建於西元315年, 由三個拱形門所組成的一座凱旋門,每一個拱形門上都有雕刻不同主題的故事。

聖彼得鐐銬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教堂內部左右各有一排大理石圓柱,圓柱頂端 的聖物箱,收藏著聖彼得當時被囚在獄中的鐵鏈。教堂最有名的是摩西雕像,這是米開朗基羅完成梵諦岡西斯汀禮拜堂(La Volta della Sistina)著名的拱頂壁畫「最後的審判」後完成的。頭上長角的摩西,右臂緊夾著十誡,眼神也刻畫出憤怒與失望的表情,十分傳神,是米開朗基羅非常重要的作品。

在電影「羅馬假期」中出現的真理之口(Piazza Bocca della Verita),是羅馬觀光,最令人 好奇的。傳說,說謊者若將手伸入面具口中,就會被咬住,所以遊客到此都爭相排隊伸手入內拍照留念。真理之口廣場前的火神殿(Tempio di Vesta)是由20根科林斯式圓柱圍成的神殿。廣場底處是 聖瑪利亞修飾教堂(San Maria in Cosmedin),真理之口就在教堂前走廊左邊牆壁上。

朝與真理之口同方向的右側 ,沿Via Petroseilr往前走,再接Via del Teatro di Marcello街不久,有一座非常顯眼的圓形建築物的遺跡,這就是馬切羅劇場 (Teatro di Marcello,BC70-AD100),劇場旁還立有阿波羅神廟的三根圓柱。

卡拉卡拉浴場(Circus Maximus and Terme di Caracalla, Caracalla's Baths, AD206-220)於西元206年開始興建,直到217年由當時的卡拉卡拉皇帝 揭幕啟用,可容納1500人享用為羅馬第二大浴場。 在古羅馬時期,浴場宛如一個大型的休閒中心,除了沐浴設備外,還有運動場、圖書館和花園藝廊。如今在夏季的夜晚,在此都上演露天歌劇,無論舞台佈景、燈光設備都頗有震撼力。

B. 威尼斯廣場(Dintorno di Piazza Venezia)

威尼斯廣場區也是一群群古羅馬遺跡。這一區Capitol是古羅馬時期的市政中心,市集所在。羅馬市區有許多巴士都有經過這座外形亮麗又寬廣的廣場,巴士多半是停靠在廣場的外邊的Via C Battisti路上。廣場正中央白色雄偉又典雅的建築就是維克多艾曼紐紀念堂,有一座博物館,自1980年起停止對外開放。

維克多艾曼紐紀念堂(Victor Emmanuel Monument)和威尼斯大廈(Palazzo Venezia)是威尼斯廣場上的主角。威尼斯廣場是呈ㄇ字型,面對廣場的中間是一大片的綠地,右邊的威尼斯大廈是羅馬非常重要的博物館,這棟建築物是建於文藝復興早期的年代,外觀及色彩都很平實。內部博物館所展出的作品屬於同一時期的繪畫、陶器、木雕及銀器等。

從維克多艾曼紐紀念堂前方,通過大理石建的阿拉柯利階梯(Aracoeli Staircase)、階梯上方的 阿拉柯利的聖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in Aracoeli),坡道階梯上即卡比托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就是市政府廣場。廣場是由米開朗基羅所設計,地面上有放射狀的幾何圖形,為廣場添增了一些樂趣。

廣場的正面是羅馬市政府,建於中世紀,當時羅馬元老院開會的地方。廣場中央有一尊馬可奧來里歐皇帝(Marco Aurelio)的騎馬銅像,這是羅馬騎馬銅像中保存最好的一座銅像, 但是 在廣場上的這尊是複製品,真品則保存在新宮的博物館裡。市政府大廈前還有三尊雕像,中間為智慧之神,右邊母狼與鸞生兄弟是象徵羅馬城的泰格河,而左邊的埃及人面獅身像,即為尼羅河,栩栩如生。

羅馬市政府右面,即保守宮(Palazzo dei Conservatori)。在中古世紀的晚期,這裡是法院所在, 二樓是卡匹托利諾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s)的一部分, 一樓則用作 市政辦公室。 在第二層陳列室中,大部分是古典時期的雕刻品,如《拔刺的男孩》(Lo Spin-ario)銅雕、 被視為羅馬市標的《母狼》(Romolo e Reme Allattao dalla Lupa)青銅雕,也有一些 繪畫作品,但平常時間不對外開放。保守宮的建築和對面的新宮都由米開朗基羅設計的。

新宮 (Palazzo Nuovo, AD1734, by Pope Clement XII) 每月最後一個周日免費入場。馬可奧來里歐皇帝(Marcus Aurelius)騎馬銅像的真品就是存放於新宮(Palazzo Nuovo),遠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一些優秀的古典雕塑品都被收藏在這個博物館內。新宮的主要參觀點是位於二樓的陳列室,這裡所收藏的知名雕塑包括希臘的「擲鐵餅的人」(Discobolus)、垂死的盧高人(Dying Galatianu),以及哲人群像廳中的許多希臘的政治家和文學家的肖像。

許願池 (Fontana di Trevi, AD1762) 離Via del Corso和Via di Muratte路口約100多公尺。 拜電影「羅馬假期」之賜,許願池(Fontana di Trevi) 是羅馬境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許願池是十八世紀建築師沙爾威(Nicolo Salvi)的傑作,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叉口,Trevi即是指此意。

這個雄偉的噴線雕刻敘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築是一座海神宮,中間立著海神,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站著四位少女,分別代表著四季。噴泉的設計者是沙維(Salvi),於1762年才完工,因此是羅馬噴泉中比較年輕的一座。 噴泉建築完全採左右對稱,中央有一尊被兩匹駿馬拉著奔馳的海神像,是1762年雕刻家伯拉奇(Pie- tro Bracci)的設計。海神的左右兩邊各有兩尊水神,右邊的水神像上,有一幅「少女指示水源」的浮雕,而浮雕上面有四位代表四季的仕女像。

西班牙廣場─波波洛廣場(Piazza Spagna─Piazza del Popolo)有漂亮的噴泉、歡樂的人潮、典雅的咖啡廳和各檔精緻的服飾店。西班牙廣場。 無論是羅馬的旅遊淡旺季,無論何時來到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都可見到滿坑滿谷的人潮,常常因此而見不到西班牙階梯的全貌,底下的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也圍滿了人。在十七世紀時,這裡曾是西班牙的領土,到了十八世紀,這裡就已經是羅馬最繁榮的中心了,四周圍的旅館幾乎都是給有錢的英國貴族住的,也因此一間出名的茶店,乾脆就取名Tea Rooms,歷史調調十足。

破船噴泉是巴洛克大師貝尼尼的父親彼得(Pietro)改建的。彼得將原來的噴泉外圍作了一條破破的船,半淹在水池中,噴泉的水於是先流入破船,再從船的四邊慢慢溢出,成了西班牙廣場觀賞的重點之一。夏天時,除了西班牙廣場坐滿人外,破船噴泉旁也常是朋友互約的定點。

從西班牙廣場往上看,山坡上的教堂就是聖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i),這間教堂是1495年由法國人所建,從教堂的一對鐘塔和窗子,可以看得出它是屬於哥德式的建築,不同於在羅馬較常見到巴洛克式的豪華和精雕細琢的感覺。 連結這座教堂和廣場之間的西班牙石階,這個階梯是有曲線的,從下而上結合了曲線和直線,以優美的線條連結而上,中間還有一座花台,在春天開滿了杜鵑花,更增添美感。

波波洛廣場(Piazza del Popolo)的面積非常廣闊,由兩個半圓形所拼出的一個大的橢圓形廣場。附近有三條主要街道在此會合,最大的一條是Via del Corso,另外兩條分別是Via del Babuino和Via di Ripetta。廣場中央的方尖碑是從埃及運送來的,其歷史可追朔至西元前12世紀。

波波洛廣場、Via del Corso路口兩邊,各有一座聖瑪麗亞教堂,外觀很相似,稱為雙子教堂,從廣場的方向看過去,右邊的那一座是奇蹟的聖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dei Miracoli),另外一座則是蒙特桑托的聖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in Montesanto),當初為了要讓這個廣場上有些焦點或是特色,於是在十七世紀時建了這兩座幾乎一模一樣的教堂,非常有對稱性,不過左邊的那座教堂圓頂是橢圓形的,右邊則是圓形的。

C. 萬神殿─納佛那廣場(Pantheon─Piazza Navona)

萬神殿─納佛那廣場(Pantheon─Piazza Navona)有噴泉、神廟、博物館,羅馬的許多重要景點集中在這條路線上,值得多花些時間來逛。萬神殿(Pantheon)這座圓頂的萬神之廟,其高度和直徑皆為43.3公尺;外面的門廊有八根高大的花崗岩圓柱。這間萬神殿當初是為了不得罪任何一神而建的,不過它的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已超過它的原始意圖了。

欣賞這座神殿,可以從外頭廣場上的方尖碑看起,然後觀賞神殿保護完整的外觀,最後是進去神殿的內部看看它奇妙的屋頂,這整座建築唯一採光的地方,就是來自圓頂的正中央。而義大利的知名藝術家拉斐爾的墓也在這裡面。萬神殿內部圓頂是由美觀的凹入藻井構成,以減輕屋頂的重量。

上智之座聖母瑪利亞教堂(Ciesa di SanMaria sopre Minerra)位於萬神廟右後方,建於中古時期的十三世紀,是羅馬極少數的哥德式建築物,教堂內有許多藝術家的名作,包括米開朗基羅和貝尼尼等。教堂前廣場上有一座小石象背袱埃及方尖碑的石雕,這是貝尼尼極富想像力的設計,其中石象象徵智慧,而方尖碑則代表學問。

納佛那廣場(Piazza Navona) 是市區的中心地帶,廣場上有兩座噴泉,還有一座方尖碑,廣場呈橢圓形,最早是一座運動場。廣場上充滿了巴洛克大師貝尼尼的濃厚色彩,廣場上一端是摩爾人噴泉(Fontana del Moro),中間是方尖碑,它的底部即著名的四河噴泉(Fontana dei Fuimi)。貝尼尼用四座巨大的雕像分別代表著尼羅河、布拉特河、恆河以及多瑙河;摩爾人噴泉也是貝尼尼的作品。

花市(Campo de Fiori)是在羅馬市中心的一處花果市集,營業時間只有上午的半天,差不多在中午一點左右就都收攤了。攤位約40多個,集中在不算大的廣場上,可以看到許多花卉和新鮮蔬果攤子。這處露天市集其實可源自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甚至更早。 廣場中央有一尊雕像,為紀念西元1600年處死的哲學家布魯諾(Giordaro Bruno),四周多是小旅館、有露天座位的義大利餐廳。

D. 公車總站共和廣場(奎利納累山丘 Termini─Monte Qurinale)

從羅馬特米尼火車站(Termini)出來後,即共和廣場,是公車總站,又稱為五百人廣場(Piazza dei Cinquecento),幾乎所有的羅馬市公車都會從這裡發車。 完成於19世紀下半、義大利統一後的共和廣場(Piazzo della Repubblica),是包圍著迪奧克來齊亞諾浴場的半圓型廣場。 廣場以娜雅蒂仙女噴泉(Fontana delle Naiadi)為中心。娜雅蒂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海上女神,所以在娜雅蒂仙女噴泉內立有海上女神和怪獸玩耍的銅雕像,雕刻家魯德里(Mario Rutelli)在1901年完成的作品,夜晚點燈時非美麗。廣場旁有長途巴士的巴士站。

周圍的建築呈半圓形,圍著這片廣場,建築物的一樓樓面很高還有柱廊,店面多半是一些銀行、旅行社和小餐館。維內多(Via Vittorio Veneto)這條林蔭大道的兩旁都是知名的高級觀光旅館,如Savoy、Majestic、Regina Hotel Baglioni和Exvelsior等飯店,在附近的巷子裡還有不少高檔的義大利及法國餐館,消費也比較高。

聖喬凡尼教堂(San Giovanni in Laterano)是教宗在羅馬市內的主教堂,宗教地位極高,教堂前的廣場也常舉行活動。 教堂旁邊有幾座造型不同的洗禮堂,分別建於十三至十七世紀。這座教堂曾被大火燒毀兩次,最早是在西元四世紀時,君士坦丁大帝所建,而後在十八世紀整修為現今的模樣。

教堂內有哥德式的聖體傘作為主祭壇,而八角頂的洗禮堂則是自君士坦丁大帝時期所留下來的,內部的天花板設計已成為基督教堂的範本。在聖喬凡尼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根羅馬最古老的方尖碑。

西元305年即已建成的迪奧克來齊亞諾浴場(Terme di Diocleziano),雖已是斷垣殘壁,但當時卻是整個羅馬帝國最大的浴場,可以容納3000人共浴。迪奧克來齊亞諾大帝正是將羅馬帝國首都移往君士坦丁堡(今之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人,為安撫羅馬人的反彈,他才建了這個超大型的浴場。十六世紀時米開朗基羅將其中的「溫水大廳」改為天使的聖瑪利亞教堂(Santa Maria degli Angeli)。

天使的聖瑪麗亞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gli Angeli)是1563年米開朗基羅利用迪奧克來齊亞諾浴場溫水大廳廢墟改建的,而到了十八世紀再由凡維特爾(Luigi Vanvitelli)改變為現在的模樣。入口彷萬神殿,天井高91公尺,是當時建築上的極限。

沿著Via del Tritone、Via Barberrini、Via Sistina和維內多大道(Via Vittorio Veneto)交會於巴貝里尼廣場(Piazza Barberini),因此這個廣場是羅馬的旅遊及交通要衝。廣場上的人魚海神噴泉(Fontana del Tritone)是貝尼尼的力作,人魚海神跪在一個大蚌殼上,口吹海螺,水柱則從海螺噴向空中;而大蚌殼下則有四隻海豚,頭下尾上的承接,海豚與海豚之間又很傳神地繞著教皇烏巴諾的徽章:三隻蜜蜂和三層冠冕。

巴貝里尼宮(Palazzo Barberini)原是羅馬十七世紀巴貝里尼貴族所擁有,電影「 羅馬假期」的皇宮背景,而現在是屬於國立古代藝術館(Galleria Nazionale d'Arte Antica)的一部分,裡面展示十二至十八世紀的繪畫等藝術品,包括利比修士(Lippi)、拉斐爾(Roffaello)、卡拉瓦喬(Caravaggio)和貝里尼(Bernini)的作品。

蜜蜂噴泉(Fontane delle Api)是巴貝里尼家族的象徵,是貝尼尼為了顯耀出身其家族的教皇烏巴諾八世而設計。蜜蜂噴泉設計的特色是一個大型蚌殼石板下,雕著正在吸取涓滴泉水的三隻蜜蜂。由七座山丘構成的羅馬,以奎利納累丘最高,奎利納累宮(Palazzo del Quirinale)就是貴族宅邸集中的地方。

奎利納累宮現為總統府,前面廣場上有根方尖碑,十八世紀從奧古斯都的陵墓遷移到此的,騰空躍越的兩隻馬匹和人像,則是複製西元前五世紀的希臘原作品。宮內畫分成許多廳(大使廳、鏡子廳和保祿教堂),為教皇保祿五世所建。

E. 阿比亞古道(Via Appia Antica)

由卡拉卡拉浴場延著Via di Porta San Sabastiano直走,經過Porta San Sabastiano城門,即可銜接阿比亞古道(Appia Antica)。要走這條長達三公里的古道,除非有過人的精力,否則很難用徒步完成。

聖塞巴斯提亞諾城門(Porta San Sebastiano)是阿比亞古道的起點,約在西元三世紀完成,是一座防禦堅固的城門通道,至今仍保存非常完整。主往哪裡去教堂(Chiesa di Domine Quo Vadis) 這座頗有名氣的小教堂,據說是當時聖彼得為了逃避宗教迫害,從羅馬城逃到此地,遇見迎面而來的耶穌而問他:「主,你要往哪裡去?」教堂中,依然留有耶穌烙在路上石頭的一雙腳印 。此外,祭壇上方的壁畫,也是畫耶穌與聖彼得相遇的情形。

這裡還有地下墳場(Catacombe) 參觀地下墳場必須有導遊帶領,以免在地下迷路。 古羅馬的法律是禁止在城牆範圍之內埋葬死人,因此一般人多往郊外的路旁建墓,尤其一些貴族更是在城外大道的兩旁為家人建造雄偉的墳墓,如今也都成為不巧的遺蹟。

在阿比亞古道兩旁的貴族陵墓中,以梅戴拉陵墓(Tomba di Cecilia Metella)圓形陵墓最為醒目,為一座陵墓防禦城堡雙重功能的建築。

綠意盎然的波各賽公園(Villa Borghese Pincio),原為西元四世紀賓丘貴族的別墅。公園內設有噴泉、雕像,其中有一座利用水力發動的四面鐘,非常準時,十分奇特。與公園只有一條路相隔的波各賽別墅內,佔地非常廣,裡面包括博物館、學校、動物園和人工湖等。

波各賽公園中的波各賽美術館(Museo Galleria Borghese),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過去的十三年裡,一般遊客都無法欣賞到它的全貌,直到1998年整修完畢才全面開放。作品不得拍照,每次參觀以兩小時為限。一樓是以雕刻作品為主,較具知名的是以拿破崙妹妹寶琳 (Pauline)為模特兒的雕像,雕刻家卡諾瓦(Canova)的作品,寶琳擺出一副維納斯的姿態,十分撩人。
巴洛克名師貝尼尼的「普魯多與波茜比娜(Pluto and Persephone)」更是一件絕妙的雕刻,它精湛的手藝用大理石雕出肌膚細嫩的觸感,非常精采。

以往被視為私人收藏並不對外開放的波各賽美術館,其內部珍貴的繪畫收藏有卡拉瓦喬、拉斐爾、堤香等人的作品,其中拉斐爾的「卸下聖體」(La Deposizione)幾乎被視為米開朗基羅「聖殤像」的翻版,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堤香在這裡也有許多重要的作品,其中一件是「聖愛與俗愛(Amore Sacro e Profano)」,作品中使用紅色的技巧以及對光線的掌握,深深影響著後代的藝術家。

F. 梵諦岡(Vaticano)

梵諦岡博物館 (Vatican Museums, $10.00)有約七公里長的展示廳,入門即有埃及館(Museo Egizio), 凱撒館(Museo Chiaramonti),克里蒙館(Museo Pio Clementino), 希臘館(Museo Etrusco), 古雅典文明館(Stanza della Segnatura)以及席思塔教堂(The Sistine Chapel)。

聖彼得廣場的圓柱迴廊由巴洛克建築大師貝里尼設計建造的,由廣場中央望去看圓弧柱廊,僅能看到第一根的每石柱。

埃及館收集有世界最完整的古埃及文物,舊約敘利亞及埃及時期的宗教文物;凱撒館有古羅馬帝國凱撒大帝 安東尼大帝及奧古斯汀大帝的雕像;克里蒙館收藏有尼羅河流域的生活風情文物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雕刻 動物雕塑, 希臘館有古希臘貴族使用的器皿及義大利圖像(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 古雅典文明館有亞里思多得 歐幾里德和阿幾米德等哲學家 數學家的畫像以及席思塔教堂則是席思塔教宗(Sixtus IV)學習強迫米開蘭基羅完全曠世壁畫後的另一個藝術畫作。

教廷瑞士籍衛隊的制服由米開蘭基羅所設計,本來梵諦岡有各國的警衛隊,後來一場戰役裡,各國衛士都只顧自己生命,只有瑞士籍警衛誓死保護教宗至安全的處所,以後 梵諦岡教廷的警衛工作只雇用瑞士籍的警衛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