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4 年 9 月

肢體疼痛來自筋肉受傷
周明峰

編按:周明峰先生 1946 年生於台灣雲林縣虎尾鎮,中山醫學院醫科畢業,紐約大學醫學中心物理復健科結業,哈哇意(Hawaii)大學公共衛生碩士,主修老人學。周醫師曾任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復健科臨床講師,匹茲堡 Harmarville 復健醫學中心門診部主任及檀香山太平洋復健醫院醫務副主任。

1983 年周醫師創設「信望愛復健中心」開業至今。專擅腰酸背痛的診治。業餘專研台灣文史,作品散見《台灣公論報》及《太平洋時報》。著作:《台灣簡史》、《心在台灣》、《台美情懷》、《阿羅哈(Aloha)哀歌 -- 哈哇意(Hawaii)亡國史》

肢體疼痛是非常簡單又及其普遍的外傷,尤其持續性軟組織損傷 (Repetitive Soft Tissue Injury)常見於演奏家、畫家、雕塑家、運動員(網球、高爾夫球),更常見於持續同樣工作的人,引發某部位受傷,例如打電腦、寫字、生產線上操作、廚房作業、郵局發信...等,不勝枚舉。這類筋肉損傷,及於全身各處,包括頭、頸、肩、胸肋、腹肌、腰酸背痛、大腿、膝、小腿、踝、腳。事實上,肢體的疼痛(內臟除外),絕多是軟組織(筋鍵、肌肉、韌帶、肌膜)受傷所致,疼痛的治療若不及於筋肉,便是徒勞無功,不治則終久不癒。筆者係物理復健專科,專治此類的疑難雜症逾二十年,在此略述一己的心得,或有助益。

廣義的疼痛除了劇痛、刺痛、酸痛、隱痛、麻痺、灼熱、觸電感、異樣的不適感等之外,使力時會痛、使不上力、缺乏持久或連續動作的耐力、行動時容易疲勞等議事疼痛的現象,這不是真性的肌肉衰弱無力(true weakness),而是礙於痛而使不上力,只要除痛,肌力自然立刻就能恢復正常。例如腰痛時,彎腰扭轉有困難,坐、立、走、跑會歪斜不持久,連帶蹲、跪、腳尖或腳跟躡步也有障礙,堤舉或推拉重物有限制;急痛時,甚至連刷牙、如廁等簡易的生活常規都感吃力,睡覺時輾轉不適。姿勢因避痛而改變,導致脊椎僵直或彎曲,肩膀前屈(圓肩)或傾斜,腰的正常弧度消失而頭向前垂。心理上變得暴躁抑悶退縮,影響家居生活與人際關係,或因不能工作而有經濟與社會的壓力。

手指及腕的傷痛,只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準確診斷出來,一般無須 x-ray、MRI(核磁共振)、NCV(神經傳導)、EMG(肌電圖)、或其他的檢驗。治療亦甚簡便,只要找出所有的傷處,徹底予以按摩(soft tissue release),療效良好。輕者三到五次,重者十餘次,即可痊癒,不避吃藥、打針、職能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推拿、針灸...等,不宜運動,開刀更要不得。若沒找出確切的傷處,就引用番希(Fancy 奇特)的醫學名詞,將單純的機械性外傷(Simple mechanical injury)說成「局部肌張力不全」(Focal dystonia),把外傷當作疾病,迷失了方向,抓不到癢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落得束手無策;也因此誤導病人,勞心費時花錢又受罪,仍於事無補。腰酸背痛的診治,道理相同,較費時日而已,容後再述。

這種受傷與療法,自有人類即已存在,(古謂「妙手回春」),盛行亦至迄今,由來久矣。反而科學昌明之後的醫學界,過分依賴所謂的客觀(Objective)檢驗與高科技的療法,忽視徒手檢查(Manual examination)與手療(Hands-on),因軟組織無法藉檢驗來作憑證,對它的診斷與治療,往往視而不見,甚至鄙為(look down)「非科學」或「沒有科學根據」,而另眼看待、怯而止步。其實,筋肉受傷而僵緊,必須鬆解,這是極淺顯的醫療常識,其檢查與治療,完全在正統的最基本的醫理範疇之內,見諸醫學書,稱得上「客觀」的標準。既然合乎學理與常識,又療效卓著,醫師沒有理由不加採行。

謹此就教於諸位醫學先進同儕,也提供帶傷的朋友,略作參考。其他詳情請閱網站:NoMorePainJouMD.com。

二○○四年七月四日 Los Alamitos, CA